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754
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深入应用,大国粮仓的丰收开始和“仰望星空”密切相关。下面就跟随总台记者去实地探访,硬核技术是如何助力科技种粮的。
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:眼下全国的秋粮收获正在火热进行,在北斗大厦也有一群年轻人,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“秋收”。拖拉机上没有人,其实这就是北斗无人驾驶技术正在进行调试。这是一款可以自动避障的北斗无人农机,所谓自动避障,就是无人农机可以自动避开障碍物,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风险。
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:智慧农机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转,都是靠着北斗农业服务管理驾驶舱。通过湖北农机“一张网”可以实现应急调度,比如说在秋收的关键期如果某一个地方遭遇集中的连续降雨,就可以及时地进行调度,保障秋收秋种顺利展开。
3000多万亩中晚稻收获进入尾声
冬油菜同步播种
眼下,湖北省3000多万亩中稻收获进入尾声,油菜播种也在同步展开。在湖北咸宁赤壁市,这两年,当地通过搭建田间智慧管理系统、小田并大田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系列举措,提升粮食单产。
总台记者 许伟:在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的千亩智慧农场里,刚刚收完水稻,又开始播种油菜。田里跑着的就是搭载了北斗终端的农机。通过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看到,这三台农机的运动轨迹以及作业的亩数。据了解,搭载北斗终端后的农机作业精准度达到了厘米级,播种更加精准。
今年示范田水稻单产达到1100多斤,相比去年增产200斤。对于山区的土地来说这个增产幅度是来之不易的。
增产的密码除了智慧管理,还有“小田并大田”以及“小流域综合治理”等一系列举措。航拍视角里的这片农田,田成方、路成网、渠相连,一幅田园美景。而过去不是这样。
实行“小田并大田”举措之前,一家一户的田块极有很多不规则的形状。而经过“小田并大田”举措,把不规则的田块拼成了规则的田块,可以集中连片种植,有利于机械化作业。过去这里的田块一亩地一年只能租180~200元,而现在租金最高可以达到440元钱,提高了土地的租金,增加了收益。
收完水稻后,再播种油菜,这里第一次实现了一年种一季水稻一季油菜的轮作模式。这也得益于这两年“羊楼洞港”小流域综合治理。过去由于水利设施老旧,“旱不能浇,涝不能排”,只能种一季水稻,到冬季就成闲田了。而如今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后,沟渠相连,灌溉水源充足,这里如今也达到了一年种两季农作物的条件。
(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蒋树林 王亚民 许伟 向林) 【编辑:王琴】 新闻结尾
投资者必看!免费行情网站大全搜狐网为你提供最全的市场资讯!的相关文章
纳斯鲁拉遭袭身亡震动中东 以总理首度发声:军事行动不会停的相关文章
两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
巴黎奥运花样游泳金牌“姐妹花”入读港教大 与师生分享追梦之路
共和国巡礼|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再到“领跑” “单打冠军”引领行业
贵阳18岁男孩老街开咖啡店:“悦己”是最好的盈利 被客人喜欢是“锦上添花”
专家学者江西南昌共探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
“山河与共——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”将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